分享成功

[今日通海] 60-80 元/公斤!通海人工见手青试种成功, “见手青自由”指日可待

初冬时节,在通海县秀山街道大树社区的一个种基地里却是暖意融融,第一茬人工培育的见手青经过15天生长,已成功长出饱满菌伞,菌肉厚实、色泽鲜亮,这标志着见手青的人工驯化培育在通海县取得了技术性进展。





记者在试种基地看到,高低错落的培育架上,一朵朵饱满的“见手青”撑开伞盖,轻轻触碰便呈现出标志性的青蓝色,长势格外喜人。

“花费了很多精力摸索,现在基本上算是成功了,长势各方面还是比较喜人。从菌包放下土以后,大概7天到10天菌丝会陆续长满,陆续出小菇,然后从出小菇到开始成熟采摘,需要7天到10天左右,可以连续收三茬。”种植户李正位说。


野生“见手青”学名“中华腐生牛肝菌”,因触碰后菌肉迅速氧化变为青蓝色而得名,作为云南人餐桌上的“珍馐”,其独特风味让众多食客青睐有加,但野生资源的局限性长期制约着它的规模化发展。而此次通海试种成功的人工“见手青”,打破了季节限制,可实现全年稳定供应,生长周期也精准控制在55天左右。

“一个菌包的正常产量大概在五至六公两,基本2—3个月种一茬,一年种四茬没有问题。”李正位说。

产量的提升与生长周期的稳定,直接拉低了人工“见手青”的市场价格,且与野生“见手青”相比,人工培育的“见手青”经过毒性研究确认无毒,炒熟后风味接近野生品种,更加安全和便捷。

“每个菌包生产成本不会超过15元,售价基本在60—80元/公斤,利润相当可观。我们是仿野生覆土种植,温差比较大。产品质量相当好,炒出来基本和野生的区别不大。”李正位说。

据了解,人工“见手青”的成功试种,为通海县发展特色菌菇产业、拓宽乡村振兴路径提供了更多选择,让“见手青自由”指日可待。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与产业推广,这份菌香将飘向更多餐桌,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新亮点。

“下一步,我们计划以这里为试点,完善技术,然后以点带面,把见手青作为通海的一个特色产业,把它推广开,为通海的乡村振兴做点微薄的贡献。”李正位说。



全媒体记者


「本文内容为用户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。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」
支持楼主

6人支持

阅读原文 阅读 1099 回复 4
举报
全部评论
  • 默认
  • 最新
  • 楼主
  • 隐藏 LV11 知府
    2楼
    野生的也才这个价,你人工种植的贵了
    11-22 22:11 · 云南
    回复
  • XXLHD LV7 路人
    3楼
    这个人工菌就算了。以前买过几斤种植的黑牛肝菌,38一斤,可真的不好吃,!我还不如野生菌多的时候多囤一些
    11-22 22:14 · 云南
    回复
  • 偷喝旺仔 LV17 皇帝
    4楼
    11-22 22:47 · 云南
    回复
  • @尚格 LV18 太上皇
    5楼
    尝尝
    11-22 23:05 · 云南
    回复
你的热评
游客
发表评论
热点推荐

安装应用

关注玉溪大小事,就上玉溪高古楼

免费下载玉溪高古楼
这是app专享内容啦!
你可以下载app,更多精彩任你挑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